完成一批高品質精密鑄造件需要很多工序的配比,各道工序要做無誤差,才能保證精密鑄造件的完美性。精密鑄造其實是在古代蠟模精密鑄造演變發展而來的,并且在20世紀中期蠟模精密鑄造在工業生產中得到實際應用的,先應用于航空,噴氣發動機的葉輪,葉片,噴嘴等部件復雜的形狀,對尺寸的要求也比較精確,而且表面還要十分光潔,還需要是耐熱性的合金零件,機械加工很難加工耐熱的合金材料,由于零件復雜在當時找不出特別合適的方法制造,在此條件下需要尋求新的精密加工技術,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蠟模鑄造工藝的規程:
蠟料規格:
(1)60°白石蠟,白色結晶,無味,熔點不低于60℃;
(2)一級硬脂肪酸白色有光澤結晶;
蠟料配比:
(1)新配方時石蠟和硬脂肪酸各50%相融,長期使用過程中添加適量硬脂酸;
(2)熔化溫度控制在70℃~80℃;
操作程序:
(1)將熔化的蠟液加入桶內,再加入蠟片;
(2)經攪拌機充分攪動,使成糊狀蠟料;
(3)待蠟料符合使用要求時,停止攪拌,關閉電源;
(4)將蠟料倒入壓蠟桶內,準備壓制蠟模;
(5)注蠟壓縮空氣壓力控制在0.3~0.4Mpa;
(6)蠟桶恒溫控制在49℃左右。
壓制蠟型:
(1)室內溫度控制在15℃~30℃,模具溫度15℃~35℃;
(2)冷卻水溫度2℃~15℃;
(3)按生產計劃書圖紙核對模具,安排生產;
(4)模具使用前檢查定位,緊固件,活塊等是否完好;
(5)新模具使用時,第一批蠟模必須仔細檢查外形尺寸,合格后方可投入試制,完成試制后再進行小批量生產;
(6)在操作過程匯總個,經常檢查蠟形尺寸,保持一致性;
(7)蠟模從模具中取出,注意保存位置,防止變形,整齊排放;
(8)用完的模具需清洗,上油防銹保存;
(9)做好生產記錄;
(10)保持生產場地清潔,產品存放整齊。
修整蠟模:
(1)室內溫度控制在15℃~30℃;
(2)存放蠟形器具需清潔,無蠟屑;
(3)對每一只蠟形進行修補,飛邊,尖角,凹陷處進行修理;
(4)每一種蠟形分類存放,需防變形。
制澆口棒:
(1)澆制前檢查木棒要干凈,不能積有砂粒;
(2)制糊狀蠟料(不用新配料料);
(3)澆制的蠟棒要求平整,澆口杯完整;
(4)各種品種分類存放。
模組焊接:
(1)室內溫度控制在15℃~30℃;
(2)焊接時,澆口棒下端流出15~20mm再焊接蠟形,上部蠟形距澆口杯頂端保持80mm~100mm。蠟形與蠟形之間間距15~30mm,視工件大小決定;
(3)焊接可用電烙鐵,電爐加熱焊刀等;
(4)焊刀溫度不宜過高,一般為300℃左右;
(5)焊接時選用的澆口棒、冒口、內澆口排列順序均按焊接工藝卡執行;
(6)焊接的模組掛好,存放處溫度控制在22℃±3℃;
(7)制模殼;
精密鑄造的工藝在高科技的帶領下不斷創新發展,被廣泛應用于紡織、縫制、航空、航海、汽車、機器、電訊、武器、醫療、五金等領域。工藝品領域也會應用。
此文章由www.868dlflower.cn編輯